Wednesday, June 29, 2011

Friday, June 10, 2011

Sunday, June 05, 2011

SN 2011dh Supernova in M51



FSQ106+AP16 45 second single shot crop. Super Nova is about mag. 14

SN M51 C2011 06 05.34150 13 30 05.18 +47 10 11.1 14.1 R H07
SN M51 C2011 06 05.34532 13 30 05.16 +47 10 11.1 14.1 R H07

M51 2011 June 2 supernova pp.jpg (141.88 KB)

Saturday, June 04, 2011

Tuesday, May 31, 2011

Tuesday, May 10, 2011

好喜歡呢段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Gx5vjKJW_8

Monday, May 09, 2011

Still love this fountain pen

I love this pen, writes very good. It also went up in value. I bought it for Can. $450 and it sold for US$750 now :)


18k S.t. Dupont Vertigo Olympio Fountain Pen 18kt French 750 France

Sunday, May 01, 2011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A 3 hr long DVD that almost made me cry.

Mr. Harrison was a genius that made a marine clock so accurate, so far ahead of his time. It is sad to see how much struggle he had to endure to make his remarkable invention to be accepted. A tribute to such a hero: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Now I understand why sometimes people would feel lonely.
古來聖賢皆寂寞, 唯有飲者留其名.

Wednesday, April 20, 2011

Sunday, April 17, 2011

塗鴉少女,香港之光

塗鴉少女,香港之光
2011年04月18日

浩渺太空中,有一顆小行星光彩燁燁,那就是 83598號「艾未未星」。發現人及申請命名人,同為香港天文學會會長楊光宇先生。去年十二月初,國際天文學會批准頒名。

會長按捺心頭喜,正襟危坐曰:「純為表揚藝術成就,與政治無關」。隨即又透露,正籌劃將另一顆星命名「劉曉波星」,藉以表彰他「令人尊敬」的反貪倡廉努力,同樣無關政治。港人定會微笑着認同:當然無關喇!政治只是高薪「政助」們的專業。

擇善執着 聲討暴政

六四之夜燭海年年照維園,是擇善執着的香港之光,天文會長九天迂迴憫塵世,是慈悲聰慧的香港之光。突兀間,油尖旺鬧市,中上環腹地,電光石火,綻放出一簇簇少女心血噴繪的香港之光!黑白分明的塗鴉,是非立判的詰問,聲援義士,聲討暴政:「誰在害怕艾未未?」震撼了港人的良知,聚焦起世界的關注,剎那間將文革上身的京報、狗血浸淫的港報,齊齊釘上歷史恥辱柱。在環球營救的交響曲中,唱出了激越的最強音。以香江青年的勇敢和正義,向全世界展現了氣貫長虹的香港之光。

塗鴉少女正告北京的是,我們不是封閉下無知的青年民工──他們儘管月薪不夠貪官兩包煙錢(「限量版黃鶴樓」每包八百五十元),民族大義一忽悠,便「翻身農奴把歌唱」般在春晚上歡蹦亂跳。我們是香港良知青年,擁有全面的一手資訊,具備清晰的邏輯思維,胸懷普世的人文價值,我們深知,艾未未捨命捍衞的,既是大陸的現在,也是香港的未來。
是的,少女不屑「中國人」味,因為那只是一時得令中國敗類的腐臭,其特質便是為分一勺民脂民膏朝秦暮楚:七七年剛剛狠批鄧右傾翻案,七八年卻又謳歌鄧改革開放。李怡那條「中國人味」薰人作嘔的龍口毒粉絲(絕對是粉絲,那篇批李八股後羅列的李文篇目之明細,令自詡「李迷」的筆者赬顏),世事無常呵,倘若一年之後,習總為了立威抑或良知忽而批胡保艾,你準備好了嗎?

義無反顧 撐你到底

面對渾身「中國人」味的曾偉雄,以及他部署的十足「中國人」味的「嚴打」,少女的回答是:「我不畏懼。」因為,「我不是搞破壞(刑毀),只想多些人知道發生了甚麼事。」的確,眾多同齡人尚沉迷於打機、名牌、纖體之中,眾多升斗小民尚麻木在為口奔馳的疲憊之中,對艾未未事件置若罔聞。所以,這一道眩目的「香港之光」,在贏得全球榮耀的同時,率先已照亮了維港兩岸的心智。

尊敬的小姑娘,你是香港的天使,你是香港的驕傲,「中國曾」膽敢恣意妄為,放心吧,一個「特立獨行」的你,必定激起千萬個「群立苦行」的市民,義無反顧湧上街頭撐你到底。

凝緣
傳媒人

Thursday, March 31, 2011

Monday, March 21, 2011

歡待------35屆電影節的一個好開始



今次電影節,個人以曰本年青導演深田晃司的「歡待」開始。曰本給我的印象,是禮貌、表面接受西方文化、但骨子裏排外。電影反映年青一代對民族融和有新的看法,最尾一段二十多個三尖八角人物擠在不夠一千呎、上居下鋪的空間,印象深刻!女主角杉野希妃(Kiki Sugino) 完場後解答觀眾問題。

歡待------35屆電影節的一個好開始。


杉野希妃(Kiki Sugino)


Live

Sunday, March 20, 2011

拔一毛而利天下?

拔一毛而利天下

返港兩年,每天都要面對不少怪事。

入商場的門口有六扇玻璃門,雖然也有人會推開自巳面前的一扇門,但更多人會選擇別人推開了的兩三扇門迫餐死地擠過去;尤有甚者,吾幫手推門方便後來者都算了,更有人趁門未關而閃身而過,仲以為自己好醒!?

泊車亦一樣,在又一城,只要泊落一層,用多五毫子油錢,便海寬天空任你泊,而且不用阻住後面;但是差不多人人都在入閘的一層搵位,搵到個刁鑽的泊位,吾理塞住後面成串車,都要泊,重要用尾入!

曹仁超多年前的一篇文章,話香港人自以為好精明,其實我地應該追求的,是高明。不改變上文這類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的行為,再精明又有什麼用?

Wednesday, March 16, 2011

歷史怎樣記載你?

歷史怎樣記載你? — 向問天


人生在世,總是希望別人記得自己,是故不分中外,不論是中國的歷代帝王,還是埃及的法老王,都喜歡生前便開始興建宏偉的陵墓。報載「武漢富商巨資建活人墓,查違規被拆」(明報3月1日A21版),又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依我而言,人生在世,與其追求別人記得自己,倒不如想想:「歷史怎樣記載你?」

從名字說起

這個世界上,差不多每個人和每件物件,都有一個名字。

很喜歡看白髮魔女傳,戲中很感動我的一段戲,是講林青霞飾演的魔女,一直只被人叫做狼女,直至她遇上救她一命的對頭人-------武當的卓一航(張國榮飾)給她改了一個很美的名字,從此她叫做練霓裳。有了名字,似乎她才正式成為一個人!可見名字可以是非常重要的。人犯罪後坐牢,其中一個刑罰,便是被遞奪了名字,變一個號碼。

據聖經創世記所言,神用塵土創造了阿當之後,覺得「那人獨居不好」,便用阿當的肋骨為他造了一個女人。阿當給她起名叫夏娃,因為她是他「骨中的骨,肉中的肉」,或許,從此人類便有了名字。

為人父母的,望子成龍,於是就有很多振邦、國樑之類。我們也經常可以在一大堆文字中,一眼便看到自己的名字。大多數人,都很在意自己的名字。

但別人是否也同樣看重你的名字呢?

呢個世界上最重要的書,大部份都是在畢業後才讀到的,Joseph Hallinan 的Why We Make Mistakes 肯定是其中一本,第2章「We All Search for Meaning」提到,在七十年代,著名的心理學家 Harry Bahrick 曾做過一個實驗,原來一班中學生畢業後五十年再聚,仍然有73%的人可以從面容上認出大家是多年前的同窗, 但只有18%能記得對方的名字!另外一個多年前在英國測試的實驗亦指出,當向一班聽眾講述一個虛構的人物故事時,有69%的人記得故事主人翁的工作、有68%人記得他的嗜好、有62%的人記得他的故鄉,但只有31%的人記得他的名字!由此可見,沒有了背景資料和做過的事,一個人的名字其實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每個人的名字,對於認識他/她的家人、朋友,一定有其意義;然而對於一個地方、國家和民族而言,又要是什麼名字才特別有意義?菜園村,原本只是一個藉藉無名、與世無爭的農耕村落,卻因為喚醒了香港市民的本土保育意識,而變成了一個家傳戶曉的名字;劉曉波,原本只是一位學者,卻因為對祖國的關愛、被以言入罪和被重判,成為中國的良心、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名垂青史;德國的數學家高斯 (Gauss),是個數學天才,貢獻良多,德國政府在面額十馬克的鈔票上,印上他的肖像去紀念他。這些人名地名,便因此而變得特別有意義。

要推算一個人的知名度或受注重程度,向來並不容易,不過自從網上維基百科的出現,筆者發現到一個有趣現象。表面上看來,維基百科是一個人人都可以做作者寫作加條目的網上百科,價值似乎不大;但當你明白將你的名字加入條目的人會不時更新資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上文提及的數學家高斯,在維基上共有97 種不同的語言記載他的生平和貢獻;劉曉波得奬是最近的事,但亦已有67種語言的維基記載;全球投資天才巴菲得,有56種語言記載;而本港首富,則只有18 種不同語言的維基記載。固然,我們不能否認,不同行業職業的人,商人、學者、藝術工作者、人道主義者,對社會都有貢獻,然而,我們不難看出,這個世界的確有普世價值這回事。在世人的眼中,科學、人道精神、藝術都遠較金錢重要。

生命之美,不在結果,而在歷程

香港,是一個價值觀被扭曲的社會,不久前在 Facebook 看到一則發人深醒的文字:「房子是用來住的地方,而不應該是年青人的人生目標!」同樣,金錢也不應該成為人類追求的人生目標。每個人生命的結果,都是死亡,有一個同樣發人深醒的故事,話說一個億萬富豪死後,有人問他的會計師,富豪留下了多少財產,滿以為會計師要計算一大輪,誰不知他隨即答上了一句:「他留下了他所有的一切!」生命的美麗和可貴,並不在於結果,因為每個人的結果都是「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生命的真正意義,在乎我們怎樣去有意義地過這個有限的一生,就如上文提及那本書第2章的題目:「We All Search for Meaning」,我們慶幸很多人為他們自己熱愛的科學、藝術、人道和人文精神,在他們享受生命的過程中,為人類的福祉做出了偉大的貢獻,而他們也成為歷史記得他的人。

然而,富人又有不同的留名方法。想與你分享占士力克的故事。

占士力克的墓地

年青時看過一套電視劇,講一個由任達華飾演的地產富商,投了一塊貴重地皮,當記者追訪他對地皮的大計,他幽幽的道出一句:「為朋友建一個墓地!」這樣豪情俠義之事,現實並不多見。文首提到的新聞,是武漢市一名地產商為仍健在的父親興建面積達一畝的豪華「活人墓」,論情操之高下?筆者不願置評。結果被發現屬違規建設,已被拆除。斗轉星移,一個半世紀之前,美國地產商占士力克 (James Lick) 斥巨資建成擁有當時世界最大望遠鏡的天文台,自己埋身鏡下,造福社會,卻是一時佳話。

力克天文台 (Lick Observatory) 位於三藩市市效,一百多年前由 James Lick 的遺產建成。

JAMES LICK, 1796年在美國賓夕凡尼亞州出生,自十三歲起由父親傳授一流的木匠工藝,年青時與一間木廠老闆的女兒相戀,其後女方珠胎暗結。LICK 向女方父親提親時,就如粵語長片橋段,對方認為LIC太窮而固意丟難,要他有朝一日擁有與自己一樣大的木廠,才肯將女兒嫁給他。LICK在衝出門口後又衝回來講了一句話:「終有一天,我要擁有一個令你相形見拙的大木廠!」

之後LICK去了紐約,學習造綱琴的手藝,學成後自立門戶,是為1821年。後來他知道自己做的鋼琴大多外銷南美洲,LICK深明生意之道,物離鄉貴,為了賺埋中間人的一份利潤,好得早日完成當日自己誇下的諾言,不惜遠涉重洋,到南美自己製造直銷網琴,如是者在政局動盪的阿根廷、智利、利馬轉戰,一去便差不多三十年!

1848年,LICK終於鳥倦知還,帶著生財工具和當年價值三萬美元的祕魯金條,在美國西岸當年人口只有一千人的三藩市上岸。俗語說:「小富由儉,大富由天」,到步後僅十七天,加州便爆發尋金熱,他當然不會執輸,但短短一星期,他便知道自己不是「濕手濕腳」的淘金料子,便改而投資地產。由於正值淘金熱,三藩市的人口,在短短兩年內上升20倍,變成一個人口兩萬的小城市。LICK的地產投資亦自然水漲船高,變成了百萬富翁。由於通貨膨脹,今日的百萬富翁已經不大「值錢」,然而以平均每年通脹3%計算,1850年的一百萬,約相等於今天的一億元!

發達之後,LICK沒有忘記自己三十七年前許下的諾言,他花了二十萬美元(今天的二千萬),在GUADALUPE河邊建了一座用上最好材料和機器的木廠。雖然明知當日對自己白眼的人應已去世,LICK還是叫人把木廠的相片送去故鄉。LICK為人的執著,於此可見一班。

到了晚年,LICK打算為自己建造紀念碑,起初,他計劃動用一百萬元(當時估計他的財富約三百五十萬),為自己和父母建造高大遠遠可見的銅象,後來朋友說這極顯眼的目標會在海戰中被敵人作為目標炸掉,他才放棄計劃。後來他又想仿傚法老,要在三藩市中心建一座比埃及大金字塔更大的金字塔,地皮不是問題,因為成條街的地皮都是他的!幸好最後在幾個人的影響之下,他決定將自己葬身於一個對科學有貢獻的大望遠鏡之下。

根據傳說,在1860年,LICK遇上一個叫GEORGE MAPEIRA (http://en.wikipedia.org/wiki/George_Madeira)讀天文的學生,從他的小型望遠鏡中,LICK看到星空的奇妙,傳說MADEIRA 對LICK說:「假若我有你的財富…….我會用來建造全世界最大的望遠鏡。」

JAMES LICK卒於1876年,享年80歲,逝世之前,他已將遺產交由信托人管理,大部份用來建造LICK天文台。4年之後動工,由於兩塊主鏡中的一塊,在運送途中損壞了,到了1888年,當時世界最大的36吋折射鏡才建成。由於鏡長57呎(重25,000磅),觀察不易,因此亦建造了一個3,500平方呎的可升降平台,方便天文學家在目鏡觀察。

在LICK天文台之前,大部份天文台都建在位於平地的大學附近,方便觀察,但LICK天文台的設計卻認為高山 SEEING 好,又較遠離光害,因此選址在三藩市東的HAMILTON山之上,可說是開後世風氣之先。

就是這樣,深深明白到人「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的道理,JAMES LICK選擇了捨自己的財富貢獻給科學。在西方世界中,類似的例子並不罕見。

EDGAR WILSON AWARD

或許是物以罕為貴,又或是因為其美麗和變化多端,自古以來,彗星成為不少人研究、贊歎和找尋的目標。

EDGAR WILSON先生,是個美國肯得基州的商人,他對彗星的喜愛可說是至死不渝。他在1976年逝世前,立下遺囑成立了基金,將基金每年的收入平均分給發現新彗星的業餘天文學家。在互聯網上找不到很多WILSON先生的資料,不知何故,基金要遲至1999年才正式運作,首年奬金高達兩萬美元。老實說,奬金不算少,也不算多。然而重點不是奬金的多少,而是WILSON先生「遺愛人間」,不但生前喜愛彗星,更以遺產奬勵後人將這種自己喜愛的科學研究繼續下去,實其志可嘉也。

從諾貝爾到邵逸夫

原藉瑞士的發明家諾貝爾先生,以發明無煙火藥致富,卻深悔後人將其發明用於戰爭上,於是成立了諾貝爾奬,不論國籍,表揚對人類有重大貢獻的人士,分為和平、文學、物理、化學和醫學五大類別 (後來加入了經濟一項)。個多世紀以來,已成為學術界無比專崇的榮譽。

社會不斷進步,諾貝爾奬雖然崇高,但未必能表揚其他領域,或許有見及此,香港的邵逸夫先生在2003年成立了邵逸夫奬,先後設立了天文、數學和生命科學三大類别,以後有需要或會再加增,每年頒發一次,奬金一百萬美元。

年輕的時候,筆者總覺得高調地捐款(例如買個什麼總理位呀、建個什麼樓呀)的人有點沽名釣譽,及後年事漸長,漸漸認同在一個商業社會,只要不是「口惠而實不至」,就算真的是用捐款去換取名聲,仍然是對社會做了有益的事。以上文提及的人物而言,他們所留下的,其實不單是他們的名聲,還留下了他們的價值觀和給後人一種不滅的精神,很值得後世人效法。而他們也成為歷史記得他的人!

文: 向問天

Saturday, March 05, 2011

What is science?

How It All Ends: Nature of Science (pt 1 of 3)

How It All Ends: Nature of Science (pt 2 of 3)


How It All Ends: Nature of Science (pt 3 of 3)

請讓我們看見希望

請讓我們看見希望

很喜歡看戰爭片,電影《兵臨城下》(Enemy at the Gates), 講二戰時德軍圍攻列寧格勒,蘇方危在旦夕,蘇俄書記不斷追迫守城的將領,如何確保城池守得住,在一個高級守將被迫得吞槍自盡後,一位中層宣傳官戰戰兢兢地吐出幾個字﹕「Give them(指守軍)hope!」一直對於港府這個看守政府沒有任何希望,今次財政預算案一百八十度逆轉,更令人對這個進退失據的政府徹底絕望 !

最初推出的財政預算案,基本上可以當作笑話去看。「政府富有即是人民富有」?「一次每人退稅六千元會引發通脹!」難道免租、免差餉電費就不會引發物價上升?市民 手上若果突然多咗錢,的確是會刺激物價上升(專家估計只會是微不足道的0.2%!),但市民實際上是需要這筆錢去紓緩物價上升(注意,並非通脹!)而他們 的意願也明顯是即時要錢,而不是等幾十年後,讓基金佬再大刮一筆管理費!預算案公佈那天的中午,在茶餐廳就聽到鄰座的人客與伙計談論,情願即時收千五(即 二五折),也不願收三十年後六千元(的未來值)!特區政府似乎不明白,很多市民都覺得一鳥在手,好過兩鳥在林。而牛遠較豬受人歡迎,也在於牛不斷為人工作, 提供牛奶,死後再提供牛肉;而豬卻只在最後屠宰才予人好處!

呢個世界,做任何事也有時間成本,包括投稿、寫投訴信或向政府畀意見,如果一個機構永遠是「投訴接受、態度依舊」,久而久之,你仲會肯花時間去投訴嗎?回 歸十多年,特區政府的惡行可說是罄竹難書,所謂諮詢,十之八九都是假諮詢,最近一次是特區「被規劃」事件,是故雖然鬍鬚曾信誓旦旦地粉墨登場,說會聽取公 眾對財政預算案的意見,我就話睬你都傻。西諺有云,一個人在後巷被狗咬,你應該槍斃隻狗;但同一個人第二次在同一條後巷被同一隻狗再咬,你應該槍斃那個 人!從前,不明白往地獄的路,怎麼可能是由善意鋪成,今次見識過這個財政預算的家長式意志,算是開眼界了!之後鬍鬚曾在與建制派開會後,不但來個一百八十度逆轉,更同時派錢與退稅,完全沒有需要雙管齊下,與其說是從善如流,其實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進退失據,既令政府威信全失,也令人 看清楚政府只求箍票,解決憲政危機,根本沒有誠意作出長遠計劃,去解決貧富懸殊,樓價高企,官商勾結等深層次矛盾!這批火藥一日不除,派糖縱然有望略減泛 民號召三月六日的遊行人數,但對特區政府的管治危機卻毫無寸進!

香港政府過去幾十年的高地價政策,表面上似乎是行之有效,我們姑且暫不追究政策對 地產商傾斜所造成官商勾結的指控。錯過脫勾時機的聯匯,令息口人為地低企,樓價升勢火上加油,沉重的供樓支出,不但造成重大民怨和社會矛盾,也大大削弱了 市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費力,依我看來,縱然表面上是政治不正確,也會被既得利益人士大力反對,但將香港稅基慢慢由靠高地價而生的賣地收入轉為倚重入息稅,行 累進稅制,是解決香港貧富懸殊的唯一出路!沒有富人會喜歡多納稅,但大家要明白這是撥亂反正,也是政治現實,你可以說我危言聳聽,但筆者一些朋友已在私 下討論,發覺香港已開始出現動亂的基礎和先兆。

無論是個人或政府,若果不願反省,遇上矛盾或衝突時,把一切責任推給對方,這無疑是方便,卻無助解決危機。筆者深信,呢個世界上,沒有人天生喜歡抗爭,去 做哲古華拉或長毛,可是當一個政府一次又一次地向民眾展示他的不公義,運用法律、警力去打壓社會上的弱勢人士和反對聲音,對反對意見置若罔聞,又或是惺惺作態的假諮 詢,人民由失望變絕望,遲早不出亂子才怪呢!

寄語同輩的五、六十後,當我們還以來自己掌控着主流電子、印刷傳媒時,卻絕不能對年輕人、八十後收發訊息 的互聯網生態脫節,最近有年輕人疑似令特首「被傷害」,何秀蘭議員在立法會上對議會和社會暴力有一番發人深省的反思 (search Youtube “何秀蘭:政府行使的制度暴力每天都在議會內外出現,為何要持雙重標準?”)。沒有人喜歡暴力,也沒有人喜歡被制度暴力「迫上 梁山」,與其靠用重典、增強警力等震懾力量,始終還是要透過理解、對話、溝通和妥協,才是管治民生的長冶久安之道!

最後也寄語這個看守政府,你們想守住香港,請改變思維,釋出誠意,讓市民看得出希望!

文: 向問天 三月三月(四)完稿

Saturday, February 19, 2011

法網圖鑑﹕法律的局限

2011 Feb 20 (Sun) 明報星期日生活



Better quality photo, click here:
http://forum.hkas.org.hk/attachments/month_1102/1102210636a750817a88a5826e.jpg

法網圖鑑﹕法律的局限 向問天

【明報專訊】記得董生腳痛下台後,有人訪問漫畫家尊子,尊子懷念老董,因為怕他下台後,自己筆下會少了很多題材。其實不用怕,香港雖然是個彈丸之地,但只要一日有在着荒謬的制度,荒誕之事只怕無日無之。單是今個星期初的幾則新聞,已夠筆者提筆疾書了。

2月15日《明報》A7版﹕「業主責The One光污染,巨型廣告招牌閃動,嚇退名鑄租客。」

2月14日《經濟》A2版﹕「規定困店2小時,不購物捱餓吹風,劏客實錄,次貨充數萬元名表。」

2月14日《明報》A6版﹕「消防車撞小舖,律政司拒賠償。」

2月14日《明報》A15版﹕「收樓大廈遭滋擾,淋糞拖管理費。」

法律基本法

法律給人的印象,可以是既神聖,又複雜,這些都是事實,然而要認識法律基本是什麼也不難,基本上她是一套人類社會生活的規則。在蠻荒時代,沒有法律,有的只是優勝劣敗、弱肉強食的森林定律,獵人甲比獵人乙孔武有力,便可打傷,甚至打死對方搶走食物和財物;男人可以一棍扑暈一個女子,拖入山洞做老婆。慢慢時代進步,人類由游牧進入農業社會,開始聚居發展城市,也開始出現分工,每個人可以選擇去做自己做得最好的工種,生產力大大提升,人們很快便發覺,與其把精力和愈來愈多的金錢花在守護家園和建造更堅固的房屋或門鎖上,倒不如定下不可殺人,不可偷盜等法例去大家遵守,大家便可專心生產,然後交稅給政府,再僱用保安去捉拿不守規則的強盜,交法庭去審判和懲罰。

法律的特性

普通法的精神,在於寧縱無枉,而且舉證責任在控方,被告毋須證明自己無辜,結果眾所周知,要用法律去討回公道,很多時是既艱巨又花錢花時間的事情,筆者有朋友試過為了一啖氣和公道,在加拿大,花了兩年和三萬加元,才成功追回四萬加元(即實收回一萬元);最近又有朋友為了杜絕一個不良的士司機兜路的欺詐行為,在警局花了兩小時錄口供,錄下案發時的一切細節!怪不得美國立國初期的財閥標.溫得森,在被商業伙伴欺詐時會選擇以價格戰去報復對方,他的名言是﹕「I will win you, the law just take too long!」這種行為固然不值得鼓勵,也不算光彩,但法律的缺點亦顯露無遺。

由於訴訟費的昂貴,而有錢人又往往可以請到最貴最有經驗的律師,因此在法律面前,有錢人比較有優勢,亦是不爭的事實。而法援的成立,只可紓緩最極端的不公平!

法律的局限

若果我們希望法律能保障市民和社會的公義,其中一個先決條件,是市民要有法律常識,認識自己的權利和義務,而且願意盡公民義務挺身舉報或做證,上文提及朋友舉報的士兜路事件,友儕中人大多認為不值得為了多花五分鐘車程和二十元車資而舉報司機,反之涉案朋友在花了兩小時錄口供,還有機會要再花時間上庭後,仍然沒有後悔,為的是確保不會再出現下一個受害者。

回到本周初讀到的第一單奇聞,若果《經濟日報》14日A21版報道屬實,鎖起店門困客兩小時,基本上已是非法禁錮。然而不幸的是,受害者全部是來自國內的同胞,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權利!他們在國內見慣種種的社會不公,只要有權有勢,可以是非、黑白顛倒,趙連海、胡佳、劉曉波都是很好的例子。從前聽過一個故事,把一隻象由細養大,細小的時候,一條手指般粗的麻繩已可約束小象,可憐的小象一直長大,卻不知自己有的力氣,已經可以衝破麻繩的束縛!同樣,一群在惡劣環境中生活太久的人,亦會開始不明白他們失去了什麼,如入鮑魚之廁,久而不聞其臭,變得逆來順受,光污染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光,原來是文明的象徵,提供日常生活不少方便,然而中國古語說得好,人應該追求中庸之道,因為很多事都會過猶不及。

街燈,原本應該向下照着人類生活,但在香港卻沒有法例管制街燈漏光射向水平線上,從而驅走星光,令市民及下一代再不知星星為何物,而耀眼強光也對駕車者造成一定危險!像國金二期等建築物,也可大模厮樣地把裝飾強光直照天空,廣告招牌又可合法地暴力照明民居,令附近居民苦不堪言。而香港又在被稱為東方之珠之餘,再被國際權威天文雜誌Sky and Telescope稱為光污染之都。

香港之所以長期缺乏管制光污染的法例,原因之一,固然是我們有一個不知不覺,抱着多做多錯、少做少錯心理的政府;另外一個原因,是市民不知道他們的權利。在美國一些州份,一個人若果把強光照到鄰居,是會有機會被鄰居投訴,而被州政府依據light trespassing law起訴,這條法例的原理很簡單,夜空應該是漆黑的,就有如海水、河水應該是清潔的,夜空和海水都是公眾資源,不容污水和強光污染;而強光和嘈音一樣,太多太強照到傳到不應該到的地方,便應該立例監管。

香港人出名現實,今次The One的廣告招牌,被質疑引致附近豪宅名鑄的租值下跌,是一個很好的landmark case,原來,光污染真係可以令荷包縮水的!前面講過,法律又慢又貴,有錢買豪宅的市民,他們可以選擇打官司去解決矛盾,但那些在鬧市,被強光閃光招牌影響而要付上厚窗簾,被迫開冷氣代價的小市民,卻無法支付昂貴的訴訟費去討回公道!立法監管光污染,既是急不容緩,也是解決愈來愈無法無天的暴力照明的唯一方法!

上文講過,法律其實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遊戲規則,規則是人定的,自然會有機會出錯,而且應該隨着社會人士共識的變遷而改變。先進如美國,在短短不足一百年以前,也曾有過不准女性有投票權及種族隔離等不公義的惡法,而一個民族的偉大,在於他會反醒和有自我完善的機制,日後廢除了惡法!

法律既然是人制定的,亦會出現官字兩個口等不公義情况。同樣是襲警,居然可以用兩條刑罰不同的法例去告你,揸車當然要買第三保,但政府卻不用買,今次律政司在身兼球員與球證,有明顯利益衝突的情况下,判斷已經死無對證的肇事小巴司機需負全責,「堅持一毛錢也不賠」給被消防車撞壞的店舖,以致苦主需冒險經法律程序索償而且未必得值,如此陷市民於不義,是官字兩個口的最佳例證!

誰決定什麼是公眾利益?

大學讀土木工程時,很記得以下的一課。原來做工程師設計起路,路中途若遇到一棟大廈,除非同業主講掂價錢買下拆掉,否則便只有繞着大廈改路而行,明白其中道理,你便不會奇怪為何美國的城市新區有井字形的康莊大道,而古舊歐洲城市的馬路經常是九曲十三彎!

私有產權,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石,我在一層舊樓單位住了三十年,生兒育女,你憑什麼說因為有人收購了全座大廈九成業權(現在更降至八成),你便可以用你認為公平的價錢逼我賣出業權畀你?這明顯是不公義的法律!我明白,政府說這是基於公眾利益,舊區需要重建,但說穿了,這是誰的利益?是政府在高地價政策下的賣地利益?是發展商的賣發水樓的利益?還是炒家的炒樓利益?

我們暫且不討論收樓法例是否合理和公義。法律若要能彰顯公義,亦要靠警方願意公平地執法,地產投資商人以不法手段收樓,時有所聞,15日又一單,一幢258戶中有50戶已被地產商收購的大廈,多次遭淋糞截電滋擾,警方雖然表示會跟進,但印象中這類無頭公案多數是未被偵破。其實這類案件是刑事案,性質嚴重,要查辦亦不困難,警方若果願意,在高科技紅外線錄影機和大量便衣監視下,要拉人破案絕不困難,如此高調破案,定可收殺雞儆猴之效;然而很不幸,警方似乎刻意要在別的地方去殺雞儆猴,警方情願花費大量警力去拘捕一個開香檳被當作襲擊保安的示威者,又或是花大量警力去確保菜園村被清拆,卻居然可以公然對保安人員浮腰示威者朱凱迪而不顧,實在令人不寒而慄!

一隊本應保障市民生命財產的警隊,若果真的淪為政治上打壓異己的工具,對保安襲擊示威者可以視若無睹,這會是一個多麼可怕的社會?

香港的法律,由於涉及七百萬人的不同看法,故此不但不能每事都管到,而且又往往不能隨着社會、科技的急速改變而及時更新(偷拍裙底仍只能告遊蕩便是一例),故此,社會仍需要有傳媒、輿論、道德等幫助,去補法律之不足,更又或監管、制衡司法和執法人員的不公。法律,其實只是一套最基本的守則,我們切勿以為自己守法已足夠而沾沾自喜。那些走法律罅的商人,又或是設立「竊鈎者誅、盜國者候」惡法的政府和受益的奸商,被市民口誅筆伐又與人何尤?

最後,多數人都是自私的。如上文投訴的士司機事件,大部分人就算認為的士司機不對,仍是希望別人付代價去指證司機,而自己坐享其成。在此,筆者向一眾八十後及本土保育人士,為他們無私地爭取社會公義,獻上由衷的敬意。

Saturday, February 05, 2011

新春願望﹕由看見到明白



新春願望﹕由看見到明白 文﹕向問天 2011-02-06

【明報專訊】很久沒有在香港過年,也很久沒有搞什麼新春願景,今年倒有一個,就是如唐二世之流的非民選管治階層,會看見和明白香港的深層次矛盾。

看了阿凡達四次,看3D靚景只是其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主角JAKE的一句﹕「I SEE YOU」。英文SEE字有兩個意思,一個是「看見」,另一個,是「明白」。看見,總比看不見好;然而,看見,並不等於明白。

九七前後

無可否認,在沒有普選的大前提下,現時香港的政治和經濟, 都是掌握在所謂五十後之前的人手中,這代人成長的幾十年,正是香港經濟急速發展的年代,讀書有成者,天之驕子的大學生畢業後扶搖直上,加薪十幾巴仙仍視為 等閒,九七前的移民潮,帶來的空缺,又為他們提供了晉升的機遇;做生意者,亦因為經濟急速成長、國內開放而商機處處,樓價節節上升,沒有多少人在意到地產 霸權所帶來發水樓等種種問題,發展商把不計在地積比的窗台用呎價五千賣給我無問題,只要我可以兩年後用呎價七千賣番出去便成了。

九七後,發生了很多事。經濟上經歷亞洲金融風暴、科網股災、沙士等,經濟發展大不如前。八十後等年青人,能力上未必比不上年青時的五十後,但收入和出路卻大不如前。不久前黎智英( 相關)在「新聞透視」中說,小時候見人坐Benz,不會仇富,因為深信自己將來也有得坐(大意)。筆者不覺得今天的年青人是仇富,八十後的不快,部分因是他們看不到他們可以與上一代有一樣美好的前景;更重要的是,他們愈來愈看到社會上的不公平和不公義。

香 港人一直給人的印象,是對金錢看得很重要,在這個樓貴生活艱難和喜歡與人比較的地方,並不令人奇怪,然而過去十年,眼見社會上的種種不公,如梁展文事件明 顯的延後利益輸送;律政司對和平示威人士的肢體碰撞,動輒以較嚴重的襲警條例檢控,但對富家女子多次襲警仍以較寬鬆條例檢控,明顯是選擇性司法,這樣素質 的律政司,若果在民主社會,一定已被轟下台!根據港大民意研究調查,香港人希望香港成為繁榮社會的比例中,由2001年尾的約48%的高峯,急跌至去年尾 的21.7%,首次低過希望香港成為公平社會的27.4%和「廉潔乾淨社會」的22.6%。

地產商勢力

繼八十後反高鐵、保衛菜園村等行動,簡化、抹黑為仇富或貪得無厭,這樣以偏概全固然是方便,但是否有助化解矛盾和爭端?

不 論是做生意和施政者,懂得有審時度世的能力都十分重要,從天星到清拆皇后碼頭,從喜帖街到高鐵和八十後敗北,但其實每一役都喚醒、凝聚了社會人士更大的醒 覺,政府若無視自己非民選引來的非認受性,回應公眾對貧富兩極、保育環境的訴求,未來的施政,恐怕只會愈來愈舉步維艱!

返港短短幾年,已從 朋友口中和報章上,得知一些地產商的樓出名爛,部分原因可能是對承建商拖數期出了名的長!而地產商的勢力,已經深入到市民的衣、食、住、行、電力和通訊, 住宅管理費居然包括用指定同一集團的電訊網絡商,真是駭人聽聞,《地產霸權》一紙風行,一年內印到七、八版,若果不是市民身受其害,單憑作者吹噓,是炒作 不起來的。而與其在巧取豪奪之後作些小恩小惠的慈善去做粉飾工作,倒不如返本恩源,捨棄「賺到盡」的營商行為,才能做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真正和諧 社會。

股神榜樣

美國股神巴菲特令筆者敬佩的地方,不在於他每年都位居全球首富三甲之內,而是他的投資成績、心法,更重要是他的思想。

一般的中、港富豪,大抵都會認為自己的成功,在於自己的眼光、努力和運籌帷幄,然而巴菲特卻有無比的謙卑,他認為自己很幸運,能夠投胎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資本主義社會——美國。或許,就讓我們在他去年年中的「慈善宣言」中,體味一下這位令人敬仰的商人的仁義之風﹕

我的慈善承諾華倫巴菲特

……首先重申我的承諾﹕由現在至身故,我將捐出本人99%的財富做慈善之用。以數目而言,是一筆很大的捐款;但是相對而言,社會上不少人每天付出更多去幫助別人!

以百萬計的人按時奉獻教會、學校及其他社福機構,這些錢本來可用在自己家庭之上,但捐出之後,他們便要減少外出用膳、少看電影和犧牲個人享受。但相對而言,我的家庭即使捐出99%家財,卻沒有犧牲任何日常生活的享受!……今天為止,我已捐出20%的股票(筆者按﹕巴菲特的財富中,約有99%在於他持有的40多萬股BRKA股票!)並會以每年4%的速度撥捐慈善基金,……

這個宣言對我和子女的生活絕無影響,而我生活所需亦一無所缺!

有些物質可以令我的生活過得更好,但其他很多物慾卻適得其反。我喜歡有一架昂貴的飛機,但擁有半打豪宅卻成負累。……我最珍惜的資產,除了健康之外,是有趣、不同層面的老朋友。

我的財富來自以下組合﹕生活在美國,幸運的基因和複利。我的子女和我都贏到了子宮彩票(在我出生的1930年,一個人生在美國的概率只有約三十分之一!而生為一個男性白種人,亦令我免除大部分美國人(筆者按﹕指女性和非白人)所遇到的不公平障礙!)

我 的幸運源於我活在一個市場經濟中,她的股市不時出現扭曲的抵買股價。這個經濟體系,對於在戰場上救人士兵,回報的僅是一枚獎章;對於傑出的老師,僅以一封 家長嘉許信去作為回報;但對於能夠偵察出股價出現抵價的人(筆者按﹕指巴菲特本人),回報卻以十億美元計,簡而言之,我們一家的捐獻並非出於罪疚感,而是 出於感恩,若果我們保留超過1%的家財給自己,我們的生活不會過得更好,也不會更快樂;相反,捐出的99%家財,卻可對其他人的健康及福祉作出巨大影響! 這個簡明的道理為我定出明確的目標,只留下我們生活所需而盡捐餘下所有給社會之用。


Glad to learn one's article was read :)

Sunday, January 30, 2011

周日話題﹕這是個不科學的時代



周日話題﹕這是個不科學的時代

【明報專訊】最近的一百幾十年,科技特飛猛進,日新月異,一般人的印象,是我們已進入了科學的時代。

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作為一個酷愛科學的人,在回港以後幾年的所見所聞,真是令人擲筆三嘆。

想起了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費曼(Richard Feynman)的一句名言﹕「這是個不科學的時代」!

很多人不能分辨天文學(Astronomy)與占星術(Astrology)的分別,以為天文台是搞天文的不計其數;

有人見到倫敦機場大風雪便斷言全球暖化是騙局;相信星座運情的又是不計其數;明知長賭必輸,但是自信有逢賭必勝術者又屢見不鮮;

最新又頗多人討論的,是2012年是否真的世界末日?在執筆寫這篇稿時,又有獵戶座主星參宿四可能在2012年爆發成超新星引至世界末日的謬論!

要逐一駁斥這些謬誤、細心介紹何為科學精神,恐怕要寫一本書,筆者只能用有限時間在這裏寫三幾千字以正視聽。

要有科學精神,懂得明辨是非,首要條件是不能無知。很可惜,香港的教育制度,很多時不是針對提升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而是訓練他們去答試題,在社會成為大財團合用的僱員。筆者不時主講講座,得出的觀察是隨覑學生的年齡上升,他/她們的好奇心愈來愈低,而問問題的數目亦愈來愈少。曾經聽過一個真人案例,一個小學生問老師一個問題,老師的答案居然是﹕「不要問,呢鱓唔考!」有這樣的老師,難怪我們的學生會愈來愈不好奇。幾年前,隨覑政府的財政狀好轉,天文台終於可以一次過請足五名科學主任,據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在傳媒上的訪問報道,當時面試的幾十人中,不少是碩士生,但在一幅只有海岸線(無地名)的地圖上,居然有一半人不能在地圖上指出香港的正確位置!這種情,在我們這些六十後的眼中,是不可思議的。事實上,連香港在地圖上哪個位置也不知,這麼貧乏的地理知識,又豈能勝任天文台科學主任一職?

胡適先生有句名言﹕「為學有如金字塔,要能博大要能高」,不錯,在這個追求知識的年代,專而精、學有所長,確有他的好處;但總不能以此為借口,而忽略通識的重要。在香港,仍有很多人以為天文台是專搞天文,其實這是「積非成是」。香港天文台的正確名稱應該是氣象局,雖然氣象局也會搞一些日出、日落、潮汐漲退等與天文有關的現象,但其實氣象局主要是研究大氣層以內的氣象;而天文台則主要研究大氣層以外的宇宙,占星術、星座、風水根本不能視為科學。然而不但不少人天文、占星不分,而今天美國仍有一半的報章每天刊登星座運情,足見好此道者可說是大不乏人。

要有科學的頭腦,明白概率(又稱或然率Probability)和基礎統計學非常重要。曾經試過有一次,五個人抽籤決定一個活動的場地安排,遲來的一位女士,眼見好的位置已被人抽到,居然投訴其他人先抽籤是不公平,這位女士,如果不是不明白或然率,便是徹頭徹尾的輸打贏要。筆者覺得這個現象非常有趣,故此在一個香港討論區上發起投票,結果差不多有近一半的人,認為先抽的較為覑數!或許香港人「執輸行頭、慘過敗家」的觀念,真的已經深植骨髓!

思考的方法

讀書是求知識、學做人,多吸收基本的知識(facts)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習思考方法。上文的例子中,其實抽先抽後,抽到好位的機會完全一樣都是五分之一。好多時要較易明白一件事,簡化是其中一個很好的方法,若讀者中仍有人認為抽先有覑數,我們可以簡化為兩個人抽籤,而只有一個好位,那麼抽先的有一半機會抽到好位,但也有一半機會抽到差位,而把好位拱手讓給你,由此可見抽先抽後根本沒有分別!

針對不少人對數學和或然率的盲點,美國費城譚寶大學數學教授Paulos,在1990年出版了一本叫做 Innumeracy﹕Mathematical Illiteracy and Its Consequences的書,提出了不少發人深省的例子,不但指出不少人數學差勁(最近美國次按危機後,《經濟學人》的一篇文章便指出英國有11%的人不懂正確計算支票戶口結餘),也指出人們的想像往往與事實不符。以生日為例,究竟在一個人多的聚會中,要有多少人參與,才會有一半機會有兩個(或以上)人在同一日生日?你可能會估要180個?100個?雖然計算不算複雜,但我不打算在這裏討論,總之,正確答案是出人意表的23個!事實上,這個遊戲我很多時都會在自己主講的講座中測試,實測結果與計算相符。

偶然和必然

有沒有聽過這樣的騙局?先向1,024,000人寄出下周股市預測,其中一半預測升市,另一半預測跌市;下星期如果真的升市,便把寄出升市預測的名單分成兩半,又再一半預測下周升市,一半預測跌市。如此類推,十個星期之後,便有一千個人收到連續十次也準確的預測,他們知道這出於或然率的機會,只會是約一千分之一(二分之一的十次方),便很容易上當花上過千美元去訂購這些看起來很準確的股市預測信息。

一些縱是很低或然率的事,但只要sample夠大,更偶然的事,也會變成必然的事,是故賭場中連開十鋪大,又如你身邊有獅子座朋友具有獅子座性格,說穿了,都是毫不出奇的事。

長賭必輸

賭場的操作細節可以很複雜,但賭場贏錢的基本原理十分簡單,以輪盤為例,一共有38個號碼(1-36加零和零零),但買中一個號碼的賠率只有36倍,賭場贏的,就是這5%的優勢(1減38分之1乘36),就正如銀行可以靠一萬億元存款的2%息差,每年賺取200億一樣。

不錯,基於運氣,小部分人有時可以賭贏賭場,但長賭下去,恐怕贏的還是賭場。

參宿四

還是講筆者熟悉的天文,新鮮出爐的新聞,是獵戶座的主星參宿四,有可能「最快於2012年」爆炸,「出現兩個太陽」。一些互聯網上的傳言及部分嘩眾取寵的傳媒,更質疑這與2012瑪雅文明預言的世界末日有關係,但實情是怎樣呢?

像參宿四這類有20個太陽質量的星星,由出生至死亡的演化過程大致如下﹕

(1)燒盡氫——約700萬年

(2)燒盡氦——約70萬年

(3)燒盡碳——約600年

(4)燒盡氖——1年

(5)燒盡氧——半年

(6)燒盡矽——1天

(7)核燃料殆盡,星體重力塌縮至爆炸成超新星——10秒

現時參宿四的直徑約十個天文單位,過去15年直徑縮少了約15%,估計正處於第二階段末期或剛開始第三階段,傳媒若寫成2012會爆炸地球末日,其概率只有約百萬分之一,是名副其實嘩眾取寵的武斷!

此外,就算是真的爆炸,不但不會光如太陽,更不會帶來世界末日!1572年11月初,仙后座的帝谷超新星,距地球7500光年,最亮時視量等也只達到負4等,換到參宿四600光年的距離,大約也只會光至負10等,還不及滿月的光度(-12.5等);1604年10月,蛇夫座開普勒超新星,距地球 6000光年,最光時也只達到負2.5等,換作參宿四的600光年,剛好再光100倍(5個星等),亦不過是負7.5等。是故參宿四即使真的爆炸成超新星,天上最多是多了一顆白天也可見到、全天最光的星星,絕對不會世界末日!

真正的危機

人類最貼身的危機,其實並不在天外,而是在咫尺的身邊。英國《每日電訊報》最近檢視10種世界末日的可能性,排頭位的是環境浩劫(可能性70%),全球暖化,不但會令全球平均氣溫反覆上升,更會令地區性氣候更極端,是故最近歐美嚴重的天氣,其實是正常不過,並不能用來否定全球暖化這個已被全球大部分科學家確認的論點。

遠古時,人類愚眛無知,傾向於迷信,隨覑科學的啟蒙,我們日漸明白處身世界的奧妙,然而也由於人性的弱點、基礎科學知識和訓練未有全民普及,尖端科學日趨艱深難明,加上傳媒看重賣紙多於求真,用偽科學廣告推銷商品欺騙消費者和不問蒼生問鬼神等情,只怕還是會在科學進步的同時,仍然揮之不去。

文 楊光宇

編輯 梁詠璋

Wednesday, January 26, 2011

已經沒有人剩下來幫我了

發人深醒:

一位八十後青年烽煙,引述網上流傳,改編自納粹時期一位德國牧師的懊悔發人深省:「當日政府要領匯打橫行,我沒有注意她,因為我不是住公屋;當日政府要拆皇后碼頭,我沒有守護她,因為我不是保育人;當日政府要掃平菜園村,我沒有保衞她,因為我不是社運人;當日政府要強拍舊唐樓,我沒有理會她,因為我不是買該區;如今田生的人已經在我家門外,可是已經沒有人剩下來幫我了。」

Saturday, January 01, 2011

星星的歌

摘星的晚上 (Stereo)



齊豫 - 文生梵谷 - 繁星夜 - Starry Starry Night



鄧麗君 ~~ 但願人長久



但願人長久-盧冠廷



Swing 小流星

人馬 我那比得上 遙遙對望 獵戶更光亮
碎星 輪流地過場 至少 亦為你閃亮
忘記 掉落那方向 仍然努力 為著你閃亮
縱使 銀河萬呎長 還是 未及我一樣 為你歌唱
*流過流星 留過回聲 誰要誰用熱淚為我肯定
只有靠你親耳聆聽 才成就我耀眼風景
純粹流星 難做恆星 就算是攀不上做大明星
感激你 睜開雙眼給我馳騁 燃亮著我燦爛背影 都已高興
流過 二萬八千里 流傳以後 道別了天地
看穿 雲層尚有雲 雲外 又別有天地
人馬 獵戶太多個 銀河以內 十萬個星座
縱使 龐然巨蟹座 還是 未及我一樣 為你閃過
Repeat*#
#時間無幾 年月無幾 若美麗撐不到翌日晨曦
假使你 眨一眨眼將我忘記
流傳在我背後記憶 總算很美


看得到星星的國度

梁文道:看得到星星的國度 2011年01月02日

從人造衛星拍攝的圖片來看,整個東北亞的夜空有一片奇異的黑暗地帶。除了一小個光點之外,這片地帶的其他地方幾乎都呈墨色,就好像是東亞世界熱鬧光芒中突然凹陷進去的一塊黑洞。可想而知,這片地帶晚上不點燈,不只不排放二氧化碳,而且還沒有光害;站在那裏抬頭一看,肯定是繁星燦爛。這片地帶就是朝鮮民主人民共和國了。

《洛杉磯時報》記者芭芭拉.德米克( Barbara Demick)的《無可忌妒》備受好評,寫得引人入勝,這幀衛星照片就是她書寫北韓的起點了。北韓的黑暗夜空是個再強烈不過的象徵,它能說明許多事情,首先當然是它的貧困。

光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大饑荒就可能餓死了過百萬人,活著的人只有兩種,一種是軍人和幹部等特權階級,另一種是擅於從雜草和野樹裏吸取營養的強悍百姓。他們究竟窮困到什麼地步呢?書中有一個細節可以說明。當那些挨不住肚餓要涉過圖門江跑到中國找東西吃的人被逮住了之後,邊境守軍得在隨手取來的木片上頭做審訊筆錄,因為就連他們也不夠紙用。可是,北韓曾經沒有這麼壞,六十年代它的工業實力還算強,一般人的物質生活要比南韓好。芭芭拉.德米克沒有深究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因為《無可忌妒》不是一本全面的北韓史,她要做的是難度更高的北韓人民日常生活的經驗紀錄。

近年內地有一小部份人喜歡吹捧北韓,其中還包括我認識的著名學者,他們老說北韓福利好,人人享受全面醫保,可是德米克筆下「宋太太」(書中人物皆為化名)的經歷卻非如此。話說當時宋太太的先生任職鐵道宣傳部門,是國家的喉舌,然而國家再也發不出薪資了,於是一家人陷入飢餓困境,一一病死。最後死的是宋太太的兒子,她把他抬到醫院,醫生也開了處方,可是買藥的錢足夠換回一公斤玉米;宋太太選擇了玉米。許多年後,這一直是宋太太揮之不去的夢魘,她認為兒子是被自己害死的,而不是這個國家。她曾深深相信北韓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正如一首「愛國歌曲」所說的:「我們在這世上沒有什麼可以忌妒人家的」。

那些悲慘故事的情節我們中國人都不陌生,所以也用不著再花費筆墨介紹了,這個世界其中一樣至為至為荒謬的現象便是人間最淒慘的悲劇其實都很像,不值得複述太多。反倒是北韓政權洗腦工程之徹底能夠叫人長見識。

小學生的數學習題是這樣的:「八個男孩和九個女孩正在為金日成唱頌歌,請問總共有多少個小孩在唱歌呢?」而歷史課,大一點的學校都會特設一間明涼乾淨並且有暖氣的「金日成研究室」,小朋友一進去上課就會自動變得乖,課前還得肅立,一齊向金主席玉照鞠躬:「謝謝你,父親」。後來又有「金正日研究室」,在裏面上的歷史課把實際生在蘇聯的金正日說成是在白頭山誕生,因為那是朝鮮傳說中神子降生的地方。不只如此,他哇哇墜地的那一刻,天上還顯現了兩道彩虹呢。除此之外,每逢金氏父子誕辰,學校都會派發平日難得一見的糖果巧克力,這樣孩子們就知道親愛領導人的恩典了,好比久經訓練的小狗自會認得鈴聲代表食物。

每一個家庭都有官方發下來的金氏父子照片,裝在玻璃鏡框裏面,而且附贈白布;維持懸掛玉照的牆面整潔是國民應盡的義務,用那塊白布抹拭玻璃上的灰塵則是許多家庭每日必行的重要儀式。偶而會有人來檢查。假如背景夠好買得起電視,上門檢查的人還會更多,因為他們要確保調頻器上的封條沒被動過,那個封條能讓電視收不到北韓以外的電波信號。的確,近年有些人是從中國走私光碟機和 DVD,荷里活電影與南韓電視劇也有了一小批粉絲,不過很多人只是圖它們好看,並不相信可悲的南韓會真的人人有手機滿街私家車,也不相信腐朽資本主義政權會讓百姓生活過得那麼好,他們認為「那一定只是宣傳」。德米克判定「這個政權的力量來自於把國家隔離在世界之外」。

我那些支持「主體思想」的北京朋友大概不願意看到中國為北韓帶來的壞影響,但真有少部份人是透過中國才瞭解到外面的世界長個什麼樣。那些光碟固然是從中國來的,走私市場上的好貨也是從中國來的,就連更少數來回兩國的掮客也證言隔江那一岸的農民家裏頭都有電視和電話,而且絕非做秀騙人的樣板。不是說朝鮮人擁有全人類最優秀的基因嗎?怎麼同樣搞「社會主義」大家差得這麼遠?政府的解釋是中國已經走了歪路,遠離正確路線,不足為訓。再沒多久,他們乾脆宣佈走私 DVD是顛覆判國罪,最高可處死刑。

另一項能令中國人感到親切的,是絕大多數北韓人都能清楚記得 1994年 7月 8號金日成死的那天自己正在幹什麼,那種歷史性的時刻。後來官方組織了長達十天的哀悼活動,任職幼稚園老師的「 Mi-ran」每天都要去廣場哭兩回,一回是和自己的同事,另一回是帶自己的學生。就算再傷慟,這麼十天大哭二十回恐怕也很難流得出淚了,所以「 Mi-ran」開始有空注意旁人的反應,她發現一個日日哭得人仰馬翻的五歲小女孩原來只是裝哭,她先把口水吐在手掌,然後再抹到臉上去。身為老師的「 Mi-ran」逮住了她追問原因,小孩答道:「我媽說假如我不哭,我就是壞人了」。而廣場上還真有便衣在捉哭不出來的「壞人」,可見眼淚的重要。事實上,那陣子甚至有部宣傳片告訴國民只要哭得夠誠懇,「說不定金主席是會回來的」。書中另一位人物「金醫生」的父親還真活活地難過到絕食身亡,他說:「如果像金日成這樣的偉人都能死去,為什麼我這個百無一用的凡人還得活著浪費糧食?」

這一大片星空固然遮住了自己人的耳目,但外人又何嘗能夠把它看透?去過北韓的人都曉得當地對遊客的「照顧」是何等地無微不至,住要住在指定酒店,行要有導遊伴行,想要毫無中介地接觸居民幾乎絕無可能。德米克提醒我們,在平壤旅行你必須小心觀察,仔細一看便會發現金日成雕像台階上那名少女不太對勁,她長得太好看,臉珠紅嫩,衣飾依人,如此靜好地坐在那裏看書,豈不正巧是幅特地用來拍照的圖景?再等一會兒,還有一個士兵走來,立在雕像前面彎腰獻花,一臉崇慕,這也是個極為感人的場面(除了這位士兵沒穿襪子)。如果再待著不走,說不定還能看到更多戲碼呢,這可真是個懂得表演的國度。

說了這麼多,我們必須面對一個很根本的問題,那便是這一切故事到底從何而來?德米克小姐又憑什麼知道北韓人民的日常生活?很無奈地,她只能採訪到六個輾轉叛逃到南方的北韓人,儘管她下了不少工夫收集資料,用去十五年時間追訪那六個人;但這依然保證不了他們的證言和自述皆是未經扭曲的事實。再怎麼講,他們可都是「叛徒」呀,難道就沒有一點立場轉變所帶來的影響嗎?更何況德米克的文筆實在太好,好到像小說一樣,那就更加叫人生疑了。

然而捨此之外,別無他途,那一片黑暗是不可穿越的,一個連領導人太子大名都是秘密,搞得外界猜得很費力的國家,你拿它有什麼辦法?還是跟隨德米克聽故事吧,比方說之前提到的「 Mi-ran」,與她青梅竹馬「 Jun-sang」之間的愛情故事。對這一對青年而言,漆黑的朝鮮夜空是最好的掩護,可以讓沒有其他地方可去的他們每晚趁著夜色出門,一路聊天一路散步,一直走到市郊的田埂小徑……。那是比得上《山楂樹之戀》的純情,兩個人在一起六年才開始拖手,再過十年才有過唯一一次的接吻,德米克說:「在位處維珍尼亞州蘭尼的 CIA總部,或者在大學的東亞研究系裏頭,人們通常又能遙距地分析。他們不曉得在這個黑洞中間,就在這個餓死過數百萬人的陰冷黑暗的國家裏面,原來也有愛情」。

它本該是段韓劇般的愛情故事。「 Mi-ran」與「 Jun-sang」的家庭背景不同,職業前途也差得很遠,雙方家長都不會認可這段關係;而且兩個人後來分住兩個地方,男的是「現代化典範」平壤裏的未來棟樑,女的是北邊國界處的幼兒教師,每年只能見上兩面。但真正的悲劇並不來自這些劇情上想像得到的限定,而在他們頭上那片夜空。

先是「 Mi-ran」一家出逃,但「 Mi-ran」就是不敢對「 Jun-sang」啟齒,甚至連最後的再見都沒有。「 Jun-sang」知道這事之後十分痛苦也十分沮喪,因為「她竟然比我先走一步」,原來他也早萌此心。果然幾年之後,他倆終於在首爾重逢,只是「 Mi-ran」早為人婦,一切都已經太遲。這是一對從小玩到大的戀人,這是一對推心置腹無所不談的知己,可是他倆卻誰也不敢告訴對方自己心中的真正想法,對這個國家的真正想法。

文:梁文道

Friday, December 31, 2010

繁榮背後的假像?

繁榮背後的假像?

望穿秋水! 香港人終於明白, 過去十年所謂繁榮背後的假像?

Wednesday, December 22, 2010

商人不能「算到盡」

鄺保羅聖誕文告︰商人不能「算到盡」

2010年12月23日

【本報訊】聖公會大主教鄺保羅在聖誕文告中批評,近年香港出現許多不公平和不公義的事,經濟利益只是集中在極少數人身上,大多數勞苦市民無法分享經濟成果,不少香港人家境困苦、為口奔馳,無法享受聖誕的歡樂和溫暖。他提醒商人在計算回報時,千萬不能「算到盡、食到底」。
指社會有許多不公義

鄺保羅在文告中先指出全港有逾 120萬人生活在貧窮線之下,貧苦人口不斷上升,令社會出現一股「仇富人、怨權貴」的情緒,非常不健康,會令社會分化。但他指這種情緒可以理解,因香港社會近年出現許多不公平和不公義的事,經濟利益只是集中在極少數人的身上,「生活在物質豐盛社會的貧苦大眾,眼見其他人一味追求享受,可想而知,他們的心情是何等的沮喪和失望」。

鄺保羅又指,商人賺取合理回報是應該,「但在計算回報的時候,千萬不能『算到盡、食到底』」,又表示「對人留有餘地,就是給有需要的人一條出路、一線生機、一個希望。」呼籲大家幫助有需要的人,實踐聖誕的真正意義。

Sunday, December 19, 2010

從困乏多情到博文約禮




從困乏多情到博文約禮

中文大學不是我的母校,我偶爾會到中大探望朋友,或者專程到這裡拍攝在此間生活的翠鳥,但對中大的認識,只能用一鱗半爪來形容。

去年十一月,因緣際會,我跟朋友去了看新亞書院六十周年的紀念話劇《珍重星光》。劇中講述一群新亞學生為擦鞋街童開辦夜學的故事,當中夾雜不同年代新亞畢業生的愛情和成長經歷,細訴香港人不會陌生的六四和移民情懷。他們在星光下相聚,還提及獅子座的流星雨!

每一個歷史悠久的社群,都有其文化和精神面貌。我沒有在新亞書院讀過書,對於新亞精神,只能意會,其中創校校長錢穆先生親撰的兩句歌詞,深深觸動了我:「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我可以想像,多少年來,這兩句話如何提醒了一代一代的大學生,讀萬卷書,所為何事?讀大學是為了高薪厚職嗎?還是明知前路艱險依然奮進,明知物質困乏卻仍然多情?大學教育縱已普及,但大學生應該關心國事天下事,大學生應該有不畏強權、遇難不退和敢為天下先的情懷!

一直以來,我都會把自己發現的小行星,以我敬重的人物命名。例如在二次大戰中在立陶宛拯救了幾千名猶太人的日本外交官杉原千畝先生(小行星編號25893);防疫先驅高耀潔醫生(38980);一生貢獻教育的胡鴻烈博士(34778)和鍾期榮博士(34779) ;香港2003年沙士被時代周刋稱為「亞洲英雄」的沈祖堯醫生(88879)。

看完《珍重星光》,我興起了將一顆小行星命名為「中文大學」的念頭。

當我跟中大校方商議命名的名字時(國際小行星聯盟對命名有不少規限,不過,這是另一個故事了),最終決定用中大校訓「博文約禮」,提名時,中大在遞交的五十字citation中如此解說:

(88878) Bowenyueli = 2001SQ266
The motto of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s Bowenyueli, which means “Through learning and temperance to virtue”. These words of Confucius have long been considered a principle precept of his teaching. The University lays equal emphasis on the intellectual and moral aspects of education.

提名遞交了幾個月,到今年六月,國際小行星聯盟宣佈了小行星「博文約禮」(88878 Bowenyueli) 的誕生。想到天空上有一顆肉眼看不到的那顆名為「博文約禮」的小行星,跟多少年代的中大人的堅持,天上人間,互相輝映。中大師生對真理的追求,令身為港人的我感到自豪,僅以這顆小行星,獻給中大,盼望每一代的中大生,都能領略和追求「博文約禮」的境界,共勉之!

Saturday, December 18, 2010

萬中有一的巧合

中國人以為萬中無一巳很安全,
其實仍有萬中有一的意外!


Thursday, November 25, 2010

星的名字 錢不能買

昂山素姬都自由了,中國呢?
(明報)2010年11月14日 星期日 05:05

【明報專訊】香港的夜空,因光害而少見星,北京 那邊又如何?囚禁趙連海的監倉裏那扇窗,可以望得見星嗎?我但願,他可以望見那閃閃發亮的5288,那顆守護著他和吃了毒奶粉腎石尚存體內的愛兒的星。關於星星的傳說有很多,例如「每一顆星都守護一場愛情」,又有大人告訴小孩,每個人在天上都有一顆。星在黑暗中放射的光芒,是愛和光明的引領,是以人人看見流星就發願。

是父愛和一個超錯、殘暴不仁的政府,讓趙連海走到這個地步。為了孩子,哪個父親母親能夠啞忍?明知犯險也要走上維權路,只是順著人性和良心的呼喚,已是兩個孩子的爸爸潘小濤,替趙連海做了最後一次電視訪問、也是父親的有線電視 記者胡力漢,他們都深深明白。網民「超級低俗屠夫」原本是個酒徒,被毒奶粉案和四川 豆腐渣工程死去的孩子搖醒,他也是個爸爸,他要由網上走出來,將呼籲交我們在報上發表。將受害人判罪,惡行昭著,曾蔭權 說「無意見」,曾蔭權也是個父親,說明人性也有扭曲的時候。但醒來的人會更多,看,昂山素姬 終於都自由了。

這個星期開始,漆黑的夜空裏,有一顆星起名李安 琪,有另一顆,今起名叫林俊禧。在這個什麼都是商品可以買賣的時代,天文學會會長楊光宇解說了小行星 命名的堅持﹕不賣錢,不為權貴。別要再受販子欺騙了,有愛的地方頭上就有星。

黎佩芬 sunday@mingpao.com



周日話題﹕星的名字 錢不能買

(明報)2010年11月14日 星期日 05:05

【明報專訊】昨天,一位王小姐在香港天文學會的電話留言,說已在網上「購買」了一顆星,方位在天秤座,想詢問如何看到天秤座。

這類「出錢把星星用自己名字命名」的事,一直都存在。雖然今次是我第一次直接接觸到,但我相信中招的人不少,不得不花些少時間寫幾隻字以正視聽。

若果香港的光害和空氣污染不是那麼嚴重,晚上在郊外抬頭看星,肉眼應該可以同時看到大約三千顆星星。天文學家固然不會傻到為每顆星起一個名字,因為太多名,改咗都冇人會記得;所以他們只會把較光的星星(四等以上)分為近百個星座,又為最光的一百幾十粒星星起一個名字,例如夏季最燦爛的天蠍座,主星叫做心宿二;而冬季的天上地標獵戶座,主星叫做參宿四;而被夏季銀河分隔開的牛郎星和織女星,更是家傳戶曉。

職業天文學家,使用巨型的望遠鏡,動輒可以看到和拍攝到以千萬計的星星,更加無可能為每一顆起一個名字,所以他們會為大部分星表中的星星起一個編號,再列出她們在星圖上赤經和赤緯位置(類似地球上的經緯度),這便是天文學家分辨和找尋不同星星的方法。

曾經有人講過,最厲害的推銷員,可以有「把電冰箱推銷給愛斯基摩人」的能耐;這些星星販子更厲害!這個世界上,有什麼生意,好得過把本來就不屬於自己、又沒有成本的東西,去賣給別人?大約在廿年前,開始有腦筋靈活的無良商人,以「星星名錄手冊存檔美國 中央圖書館」、有證書等招徠手法,把星星的命名權賣給消費者,這是名符其實把不屬於自己東西賣給別人的最貼切例子。然而,不論商販如何言之鑿鑿,這些星星的名字,事實上是不會被天文學家及世人承認的。

本來,把原本沒有名字的星星,賣給消費者去做個紀念,又或讓男孩子去討女友歡心,似乎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欺騙別人星星可以改名,更被普世承認,怎麼說也是一個騙局!

其實天空中的星體,也有些正式和非正式的命名方法。近兩百年來,舉凡發現新的彗星,習慣上都會以發現者的姓氏命名,例如2009年中國業餘天文學家楊睿和高興發現的新周期性彗星P/2009 L2,便被稱為「楊•高彗星」。

想命名天上星體的另一個方法,是發現一些特殊的天體,例如天文學家Bernard發現了至今為止自行速度最快的那顆星,便一直被後人稱為 Bernard's Star;而最近另一天文學家發現另外一顆自行速度頗快的15等星星,便被天文學家稱為Teegarden's Star。

想為星星起名的最後一個方法,是小行星 的發現者,有特權向國際天文聯會 (IAU)屬下的CSBN委員會,為自己發現的小行星建議一個名字。筆者發現過二千多顆小行星,當然其中最大的樂趣,在於發現的過程;但為小行星命名,其實亦好好玩,以下是我較為有趣的幾個命名﹕88705,馬鈴薯,不少小行星形狀都像馬鈴薯;32605,路絲,是考古人員給一具估計有三百二十萬年歷史女性骸骨起的名字;151997,洋紫荊是香港的市花,而我剛好有一顆1997結尾的小行星——151997!這是萬中才有一個的巧合!

過去幾年,一直將自己發現的小行星,以自己尊敬或認為有意義的人命名。最近,看了一集《星期二檔案》「摘星少女」(mytv.tvb.com/tuesdayreport/108021#page-1),對於李安 琪及林俊禧同學對科學追求的精神,深為感動。雖然他(她)們在英特爾 比賽上贏不到小行星命名,但我想仍是應該鼓勵他們。

李安琪同學就讀於天水圍 天恆村順德聯誼總會翁祐中學,有感於疼錫她的祖母因癌病去世,遂萌生研究中國茶葉的抗氧化抗癌作用的念頭,在香港個功利社會,一個出身艱難的少年,居然對科研有鍥而不捨的研究精神,能不令人感動?但願一個小小的小行星命名,能為這個小女孩的成長之路提供一些認同和激勵。

拒以政客命名 不可收買

最後,也想寫些有趣和鮮為人知的小行星命名規則,例如不能超過十六個英文字母;不能為寵物、政客命名;要能發音等等……另外一個不成文的潛規則,是 CSBN委員會極少會批淮一顆純粹因為一個人有錢而命名的小星,相反藝術家、文人、科學家、學者、社會工作者等卻幾乎肯定必批無疑,這種不被金錢收買的精神,在這個拜金的香港社會,令人更覺彌足珍貴!

文 楊光宇

編輯 曾祥泰

Thursday, November 04, 2010

Wednesday, October 27, 2010

咫尺天涯

2010 Oct XX

大澳 Solo Coffee Shop 搖控 New Mexico, USA 望遠鏡.

Wednesday, October 20, 2010

瘦身廣告的功效?

香港男人BMI之高, 全世界排第四; 但香港女人, 卻瘦得出奇!

Sunday, October 17, 2010

Comet 103P

Comet 103P, 15 second exposure at New Mexico, USA.



Set up

Thursday, October 14, 2010

mag. 16.1

Nemesis


45 sec could see this mag. 14.4 asteroid, also auto detect 16.1, 16.6 (set at 50, 1.5, limit 18)

Wednesday, October 06, 2010

千里送郵票

A 15 year old gift from Canada.

Sunday, August 29, 2010

古來聖賢皆寂寞, 唯有飲者留其名



古來聖賢皆寂寞, 唯有飲者留其名

Thanks to 澳門科學館 Steven Ngai

Wednesday, August 25, 2010

不凡的歌手

往事





Lyrics:

All I wanted was a sweet distraction for an hour or two.
Had no intention to do the things we've done.
Funny how it always goes with love, when you don't look, you find.
But then we're two of a kind, we move as one.

We're an all time high,
We'll change all that's gone before.
Doing so much more than falling in love.
On an all time high,
We'll take on the world and wait.
So hold on tight, let the flight begin.

I don't want to waste a waking moment; I don't want to sleep.
I'm in so strong and so deep, and so are you.
In my time I've said these words before, but now I realize
My heart was telling me lies, for you they're true.

We're an all time high,
We'll change all that's gone before.
Doing so much more than falling in love.
On an all time high,
We'll take on the world and wait.
So hold on tight, let the flight begin.


So hold on tight, let the flight begin.
We're an all time high.

Monday, August 23, 2010

十微米以下微塵最攞命

PM2.5 這類細顆粒物對光的散射作用比較強



Tuesday, June 22, 2010

虛名?

文正學兄,

正在法蘭克福回香港的機上,一覺睡醒,執筆跟你寫些感受。

有關命名小行星一事,一向以來,習慣不會通知小行星的被命名者,無他,正如中國國家天文台朱進教授在國家地理雜誌上所寫,很多時發現者命名小行星,都是去記念一些他認為值得的人和事。你敬佩或懷緬一個人,是否一定要讓他知道?而且很多時,你根本冇辦法通知他,在二次大戰救了幾千位猶太人的日本外交官杉原千畝,已經身故;又如高耀潔,就算想通知亦不知如何聯絡!況且,若果對方有一定社會地位和財勢,例如導演史匹堡,亦有機會招人話柄,認為是攀附權貴。對,學兄,就像你一樣,我還是有點頭巾氣。

結果,還是你的一句話 -------「你真係諗住一世都不讓他們知道?」改變了我,可是我仍然是十分小心。內地做法一向誇張,據聞(其實是白紙黑字的報導),有人將小行星命名為銅陵(市),結果命名儀式有副省長出席!是故我將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呼和浩特,我是臨走那晚才通知蒙古的天文朋友,不讓他們有時間搞什麼儀式;不過這亦非萬應靈丹,2008年8月1日在新疆伊吾看到日全食,興之所至,借了一顆朋友的80801號小行星,命名為伊吾,我是離開後才通知他們,結果他們既出新聞片(http://hk.myblog.yahoo.com/microplanet333/article?mid=39),又搞命名大會,出埋機票旅費邀請我出席,你估我有冇去?

明月照溝渠

一個人念舊,有時都好失望。小時讀培正小學自然課,知道太陽系有一千六百顆小行星,遂萌生發現一顆的念頭。

今次趁母校120周年雙甲子校慶,通知母校我命名了一顆小行星做「培正」,真正是秀才人情,連紙一張也沒有。本來最得體的做法,是由校方寫篇小小的通告便可,可是奇怪的是,在未有我本人同意之前,校方居然原文照錄,刊登了我給校長的私人信件,這給人的印象,是校方並不重視一個小行星的「虛名」?我的一位編輯朋友分析得很好,其實對方就算什麼都不做,都總比這種做法好。

學兄,不要誤會,我不是因為禮物不被重視而給你寫這封信,只是很憤慨一所百年老校對私隱的不尊重。跟你講個笑話,在我們小行星發現者的「小圈子」中有個笑話,話說一位行家,將發現了的小行星用太太的名字命名,對方只回應一句:「你為什麼將一顆石頭用我的名字命名?」言下之意,是否心意不值錢,暗示丈夫不如實際點送顆鑽石?當中有的弦外之音,還是留給別人去猜想。

講到「虛名」,其實也可以賣錢的,校方為了籌錢搞大學,大樓、禮堂、課室,通通可以命名賣錢,但校方做得高招,沒有像浸大般連一顆樹的命名權都賣咁cheap。呢個世界,係咪真係每樣事都有一個價錢,我還是寧願相信,這個世界上最有意義的事物,還是無價的。

祝安好!
學弟
Bill 上

Tuesday, June 15, 2010

Wednesday, April 28, 2010

十億元究竟有多少錢?

坊間一直傳言哨牙聰收左廿億風水錢,
究竟十億有多少錢?

答案: 吾係好多 :)

Tuesday, March 30, 2010

Friday, March 12, 2010

Thursday, March 11, 2010

Sunday, March 07, 2010

Tuesday, January 26, 2010

Friday, January 15,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