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29, 2010

古來聖賢皆寂寞, 唯有飲者留其名



古來聖賢皆寂寞, 唯有飲者留其名

Thanks to 澳門科學館 Steven Ngai

Wednesday, August 25, 2010

不凡的歌手

往事





Lyrics:

All I wanted was a sweet distraction for an hour or two.
Had no intention to do the things we've done.
Funny how it always goes with love, when you don't look, you find.
But then we're two of a kind, we move as one.

We're an all time high,
We'll change all that's gone before.
Doing so much more than falling in love.
On an all time high,
We'll take on the world and wait.
So hold on tight, let the flight begin.

I don't want to waste a waking moment; I don't want to sleep.
I'm in so strong and so deep, and so are you.
In my time I've said these words before, but now I realize
My heart was telling me lies, for you they're true.

We're an all time high,
We'll change all that's gone before.
Doing so much more than falling in love.
On an all time high,
We'll take on the world and wait.
So hold on tight, let the flight begin.


So hold on tight, let the flight begin.
We're an all time high.

Monday, August 23, 2010

十微米以下微塵最攞命

PM2.5 這類細顆粒物對光的散射作用比較強



Tuesday, June 22, 2010

虛名?

文正學兄,

正在法蘭克福回香港的機上,一覺睡醒,執筆跟你寫些感受。

有關命名小行星一事,一向以來,習慣不會通知小行星的被命名者,無他,正如中國國家天文台朱進教授在國家地理雜誌上所寫,很多時發現者命名小行星,都是去記念一些他認為值得的人和事。你敬佩或懷緬一個人,是否一定要讓他知道?而且很多時,你根本冇辦法通知他,在二次大戰救了幾千位猶太人的日本外交官杉原千畝,已經身故;又如高耀潔,就算想通知亦不知如何聯絡!況且,若果對方有一定社會地位和財勢,例如導演史匹堡,亦有機會招人話柄,認為是攀附權貴。對,學兄,就像你一樣,我還是有點頭巾氣。

結果,還是你的一句話 -------「你真係諗住一世都不讓他們知道?」改變了我,可是我仍然是十分小心。內地做法一向誇張,據聞(其實是白紙黑字的報導),有人將小行星命名為銅陵(市),結果命名儀式有副省長出席!是故我將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呼和浩特,我是臨走那晚才通知蒙古的天文朋友,不讓他們有時間搞什麼儀式;不過這亦非萬應靈丹,2008年8月1日在新疆伊吾看到日全食,興之所至,借了一顆朋友的80801號小行星,命名為伊吾,我是離開後才通知他們,結果他們既出新聞片(http://hk.myblog.yahoo.com/microplanet333/article?mid=39),又搞命名大會,出埋機票旅費邀請我出席,你估我有冇去?

明月照溝渠

一個人念舊,有時都好失望。小時讀培正小學自然課,知道太陽系有一千六百顆小行星,遂萌生發現一顆的念頭。

今次趁母校120周年雙甲子校慶,通知母校我命名了一顆小行星做「培正」,真正是秀才人情,連紙一張也沒有。本來最得體的做法,是由校方寫篇小小的通告便可,可是奇怪的是,在未有我本人同意之前,校方居然原文照錄,刊登了我給校長的私人信件,這給人的印象,是校方並不重視一個小行星的「虛名」?我的一位編輯朋友分析得很好,其實對方就算什麼都不做,都總比這種做法好。

學兄,不要誤會,我不是因為禮物不被重視而給你寫這封信,只是很憤慨一所百年老校對私隱的不尊重。跟你講個笑話,在我們小行星發現者的「小圈子」中有個笑話,話說一位行家,將發現了的小行星用太太的名字命名,對方只回應一句:「你為什麼將一顆石頭用我的名字命名?」言下之意,是否心意不值錢,暗示丈夫不如實際點送顆鑽石?當中有的弦外之音,還是留給別人去猜想。

講到「虛名」,其實也可以賣錢的,校方為了籌錢搞大學,大樓、禮堂、課室,通通可以命名賣錢,但校方做得高招,沒有像浸大般連一顆樹的命名權都賣咁cheap。呢個世界,係咪真係每樣事都有一個價錢,我還是寧願相信,這個世界上最有意義的事物,還是無價的。

祝安好!
學弟
Bill 上

Tuesday, June 15, 2010

Wednesday, April 28, 2010

十億元究竟有多少錢?

坊間一直傳言哨牙聰收左廿億風水錢,
究竟十億有多少錢?

答案: 吾係好多 :)

Tuesday, March 30, 2010

Friday, March 12, 2010

Thursday, March 11, 2010

Sunday, March 07, 2010

Tuesday, January 26, 2010

Friday, January 15, 2010

Thursday, November 19, 2009

雪足一天

雪足一天


攝氏負六度


仍然有電 (見右上角綠色電)

「困乏我多情」

會長的話之「困乏我多情」─ 從新亞校歌談到學會文化 楊光宇

「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是國學宗師、新亞創校校長錢穆先生,為新亞書院校歌譜上的兩句歌詞。

11月15日,在大會堂欣賞記念新亞六十載校慶的話劇「珍重星光」─ 團聚、緣起,一代代新亞人的故事。來之前,本來沒有太大期望,然而,劇本寫得真好,再次提醒觀眾,讀書 (尤其是讀大學) 所為何事? 劇中講一班新亞學生,為擦鞋街童辦夜校;講一班當年的新亞大學生,他們的愛情、成長,如何關心國事,六四、移民……在星光下暢聚,還有,提到了獅子座流星雨!



第一次在舞台上看到魏綺珊、張宏艷的演出,一切恰到好處。之後與一同看劇的D教授等一班朋友飲咖啡,她是新亞人,在車上不時哼起新亞校歌,當中有兩句我很喜歡:「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在困難疲乏時仍然有豪情壯志,是多麼美麗的圖畫?

若果不是劇中提過,或許我已忘記了,原來以中國人的曆法,六十載剛好是一個「甲子」。無巧不成話,今年除了是新亞的一個甲子校慶,也是我母校培正中學成立兩個甲子 (120年)的校慶紀念。校歌內的一句「教育生涯慘淡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OGOaOP_EjQ),不但道出創校初期的艱辛,亦與新亞校歌我喜歡的那兩句異曲同工。

每一個歷史悠久的團體,都有其文化和精神面貌,未讀過新亞,對於所謂新亞精神,只能意會,未能體驗;然而對於培正的「紅藍精神」,卻是記憶猶新,不論是在學時老師的殷勤教導,還是從赴台探舊同學時,看到台大培正學長對來台培正新生照顧的無微不至,在在看到這間學校與別不同的精神面貌。

入會八年,對於這個有36年歷史的香港天文學會,不敢說是盡窺全豹,但多少也有認識。大體而言,天文學會是由一班若果以整個社會標準而言,是較為單純的天文愛好者組成,藉著一起觀星和推廣天文,不少年青人在這裡認識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有些甚至找到結婚的對象) ,不少熱心會員為了學會出錢出力,即使後來因工作、家庭或其他原因退下火線,對學會仍是不離不棄,這是學會的強處,亦慢慢形成了學會的精神面貌。

學會亦有一個優良傳統,不少出了來做事的會員,不但不會領取車馬費,甚至連外出做講座的收入亦全數捐給學會,就是靠著這個優良傳統,既不會出現因財失義,更令學會的天文教育基金,得以羽翼漸豐!今年學會多了不少年青工作人員,特別是多了學生義工,在此不得不提,為學會做義工,講明是義工,人工故然欠奉,然而是有車馬費領取的,大家若覺得有需要,請千萬不用害羞,請踴躍向財神鄧銳禎出數 (tangyuiching@yahoo.com)!

學會的傳統、文化和精神面貌,靠一代一代薪火相傳下去。在我長大的年代,一代人大約是三十年,然而,現今到了火箭時代,有種誇張的看法,認為相差三年已是一代!

不久前,有幸參加了兩位十多廿歲會員的生日會,靜靜坐在一旁觀看,才真正感受到相差三十年的感覺,是這麼近,卻又那麼遠。在這個十個人的聚會中,起碼有四個不同年代的人,在A和B的中間,起碼還欠缺了一代人。

薪火相傳,靠的是一代傳一代,一個斷層的嚴重性,可想而知。而斷層愈大,要磨合愈困難。然而,只要目標一致,經驗淺的,又願意向經驗深的好好學習;而經驗深的,又願意教導經驗淺的,更重要的是願意給他/她們從錯誤中學習和成長,我對學會的轉形和前景,仍是滿懷希望的。

講了咁多廢話,又輪到講番今年的大方向…...

為了更有效地推動會務,今年在19位委員一致支持下,由內、外務副會長及各部長推動會務。去年消耗大量人力的各項大project 巳過去,今年得以重新聚焦在增強會員歸屬感和減少會員流失,具體方法已在商討,以後再行公布;推廣方面將集中全力向學界發展。今年委員會不但人數上升至19人,而且多了敢言的年輕人加入,是一個好現象。期望委員會的年輕化,為學會帶來朝氣之餘,亦是學會年輕化的一個開始。

整個12月份,筆者外遊,會務有勞外務部副會長余惠俊兄主持。筆者去年的經驗,是溝通很重要。寫了一年會長的話,其實未知能否將訊息傳給各位會員,各位如有閱讀〈會長的話〉,煩以電郵告之筆者 (microplanet333@yahoo.com),亦歡迎順道告之閣下對學會意見,先此謝過。

Wednesday, November 18, 2009

Friday, October 16, 2009

Wednesday, October 14, 2009

雙星報喜 (Almost a comet)

雙星報喜

昨天, 收到德國仔的電郵, 十月份, 西班牙的 J75 La Sagra 天文台, 發現了兩個新的特別天体, 一顆是巳被IAU編號為2009TA1的阿波羅形近地小行星(La Sagra發現的第十五顆近地小行星!), 另外是一顆周期二十年、遠日點在土星附近的短周期彗星 P/2009 T2 (La Sagra).



雙星報喜, 本應是開心的事, 但心情卻是出奇的平靜, 亦有些遺憾. 首先, 雖然今次發現自己亦算是有份, 但十分懷念昔日親手發現的樂趣; 第二, 其實我亦發現過另一顆擁有相似軌道, 可能亦是短周期彗星的 2000VU2 (巳被永久編號為37117 Narcissus), 只是由於觀測不到彗髮或彗尾, 一直被當作小行星看待. 十年後她再過近日點, 一定要想辦法借枝大鏡仔細看清楚她究竟是不是彗星, 為的不是再多一顆以自己姓氏為名的彗星, 而是要解開「這類軌道天体是否十之八九是彗星」這個謎題!



[後記]: 位於這類軌道的小行星, 傳統上要用神祇的名字去命名. 作為發現者, 我挑了下面的一位.

The following citation is from MPC 65712:

(37117) Narcissus = 2000 VU2

In Greek mythology Narcissus was a hero from the territory of Thespiae in Boeotia who was renowned for his beauty. In the various stories, he became obsessed with his own reflection in a pool and, for one reason or another, died as a result.

對於驕傲的人, 納西瑟斯的下場, 是一個很好的警惕.

Thursday, October 01, 2009

從一把梳說起






柳暗花明

人生, 又何需你爭我奪, 柳暗花明, 退一步海闊天空, 泊車, 肯行落一層便大把車位, 又何必與人爭爭逐逐?


還政於民

偷得浮生

Wednesday, September 30, 2009

過客

過客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
光陰者,百代之過客。
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





詩人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園序」中的詩句,正好為人生的意義寫上最好的註腳,不錯,我們都是過客。

對於年青人來說,死亡,是很遙遠的事,但年事漸長,漸漸去喪禮多過去婚禮,你便不能不承認,自己開始老了。從來未試過,萬水千山的從北美飛回香港聽一個講座,林超英先生的「天地-.有情-.無情」講座,是一個例外,也萬萬想不到,有機會宏觀地看看死亡這回事。

對林先生有一鱗半爪的認識,起初來自朋友的印象,聽過林台長講座的朋友,說他很能夠輕鬆幽默地帶出一些氣候和人生的道理。有一次閱報,講到香港天文台請人 面試時,應徵人中有碩士生,林台長慨歎要他們在一幅只有海岸線和地勢高度,沒有國界的地圖上指出香港的位置。誰知竟有一半人不知道。深愛地理的筆者,不無 感慨之餘,也對這位在世人眼中有點另類的考官,不禁另眼相看。

這個浸會大學主辦的講座共分五講。講座中感受最深的有幾點:

甲. 過去,我自己一直是個比較自我的人,經過今次講座,改變了我的人生觀。孔子說過:「朝聞道,夕死可矣!」一直以來,我都想明白人生的意義。可能一直 以來,大多數人也是很自我中心的,可能正因為這樣,在研究天文時,我們曾長期堅持「地心說」,錯誤地以為是太陽繞著地球轉;要經過哥白尼、伽利略等一批智 者的長期努力,才能撥亂返正。

同理,對待地球眾生,人類往往自以為是,以自己為中心,以為自己是萬物的主宰,或許正是人類的小聰明,懂得馴養家畜、種植五穀、冶煉金屬、發展科技、聚居結群、攻守同盟,這些令我們進步的能力,也把我們寵壞了,令人類以為自己是地球上的眾生之神?

只有跳出來看地球漫長的歷史,我們才能謙卑地認識到,不但各個物種中互相依賴,相生相剋;生物和地球環境和氣候,也存在著千絲萬縷的互動關係。人類不應該再視自己為一切的中心和主宰,要盡量與萬物和諧共存。

乙. 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筆者,是為何人類會發展出道德倫理和宗教?

古往今來,這類大是大非的問題,儘管可能已有先賢寫下他們的真知灼見。但筆者不才,還是希望靠自己多加思索,享受發現的樂趣。前幾年,逐漸理出了一些頭緒,今次林先生的講座,又為這個砌圖,提供了一些新的碎片。

很久以前,一次朋友欠兩萬加元,逾期不還,更以自己不懂借據上英語為抗辯理由,一氣之下,結果花了兩萬元律師費,排期一年上庭,才能追回三萬加元,令我明 白到法律不是不好,只是太慢和對社會產生太大的成本。所以由細到大,社會道德和父母都教我們做人要言而有信,要牙齒當金使。

這是法律和道德,然而倫理,又有何實用性?


從氣候轉變談起,自謔為榕樹頭講故佬的林台長,談到在冰河時期,可能比較團結、守望相助的原始人,會較各自為政的較易生存,於是慢慢人類發展出友情;又例 如,遠古時代沒有電腦,而且當時人類的平均壽命很短(根據文獻,羅馬人平均壽命約三十歲,一九零零年出生的美國人,平均壽命也只得四十多歲!),在未有文 字記錄之前的年代,族中的年長者,腦袋中便儲存了以前面對旱災和其他災難的應對方法,就如中國傳統智慧所言一樣:「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敬老,也有實際 的好處。

可能你會說筆者武斷,但是至此我深深相信,人類之所以發展出道德、倫理和宗教,為的都是使人類容易存活。而道德、倫理和宗教,也應該與時並進,想像如果通姦仍要浸豬籠,又或是由教會統治的社會,會是多麼可怕?

丙. 講座中,林台長不時提到過去億萬年的氣候的變化,影響了生物的演進;而反過來生物的演進,也影響了氣候。其中最明顯的,莫過於近一萬年來,由於人類 的農耕活動,令到這一萬年來氣候「反常」地和暖,全球暖化的危機,在林超英等關心地球村的環保先驅不懈的宣講後,已逐漸為世人所認識。在這個講解的過程 中,筆者感受最深的,反而是得以跳出來,像一個外星人般看地球。在漫長的幾十億年歷史中,到了最近短短的幾百萬年,才慢慢地演化出人類來,每種生物,都會 有生有死,科學家告訴我們,地球上存活過的千萬種生物,其中99%已經絕種。人類縱然是比其他動物優越,但是我們都只是一個過客,明白了生死的道理,好好 地活在世上,就如詩人李白所說,既然「浮生若夢」,我們何不活在天地之間,愛惜光陰,享受生命,享受探求生命和造物神秘的美妙?也就不枉此生,無懼生死 了。

後記:2008年5月尾,IAU(國際天文聯會)接受了筆者的建議,將筆者發現的64288號小行星,命名為「林超英」星。

(64288) Lamchiuying = 2001 UL10
Lam Chiu-ying is the department head of Hong Kong Observatory.
He is also the former chairman of Hong Kong Bird Watch Society and spends a lot
of effort in promoting public awareness of global warming.


<本篇完>

Wednesday, September 09, 2009

口腹之欲 vs 心靈糧食


一碟極肥美吞那魚腩刺身, 三件要$200, 連加一即係要$73一件; 一本好書, 亦只係賣$88, 會員九折後只賣$79, 一本書的售價(注意, 不是价值), 只能換一件魚生, 最近發生了一些事, 感慨良多.......

Monday, August 31, 2009

Friday, August 28, 2009

獻世木星


獻世木星 just for fun

12.5" Newtonian, F24, DFK (colour)

咫尺勝天涯

半個世紀前





Sunday, August 23, 2009

Law of average



以前, 有收集機械錶的嗜好, 現在沒有了, 但仍捨不得賣掉.

機械錶有個麻煩, 便是不帶上手, 一兩日便會停下來, 所以每次重新拿出來用, 一定要先上鍊和較正時間, 非常麻煩(這是我放棄這個嗜好的主要原因).

最近終於買左個自動上鍊機, 但仍是載手上的電子錶為主. 一天發現了附圖的有趣現象, 四隻一個月前較準了的錶, 有些行快了, 有些行慢了, 但平均數卻仍能頗準碓地推算出真正時間(見下表), 這是 Law of average 的現實版, 幾有趣!

左1 4:26
左2 4:13
左3 4:18
左4 4:31
----------------
平均 4:22

真實(?) 4: 24

Saturday, August 08, 2009

知人善任的重要


看日全食有沒有「地利」這回事?

看日全食有沒有「地利」這回事?

今次2009年7月22日的世紀日全食,上海和杭州兩個城市相距只有約150公里,同處於日全食帶內。結果上海因天氣欠佳,看不到日全食;而杭州則險過剃頭地看到。

返港之後,朱永鴻兄(以下稱Alan)在學會討論區上發了一則有趣的帖子,提到今次「杭州見到日全食但上海完全看不見」,除了天氣這個主因外,「地利」亦似乎不利上海?Alan用NASA的網頁,計算出在過去約一千年,杭州發生日全食的機會比上海多三倍(2100年至960A.D.,杭州共有十次日全食,上海只得3次)。

從理論上去看,兩個距離這麼近的城市,「長遠」而言(請注意長遠這兩個字),看到日全食的機會和次數應該是極之接近的,情況就有如擲錢幣,出現公和字的機會是一半一半。可是真正點算擲出來的「公」和「字」時,不時會短暫地出現較多「公仔」或「字」的情況,若果我們只是Sample很少作統計的話,便不時會出現「公仔」較多或「字」較多的情況;但若果我們擲至例如十萬次,出現公仔或字的機會肯定會趨向50/50!

不少人都不明白這個道理,賭場若果連了十局「大」,不少人便以為下一局開「細」的機會會大增,其實,每局開「大」或「細」的機會都是二份之一。一次看過一本書(書名忘記了),作者是個數學教師,他叫一班學生每人「製造」兩組隨機數字系列,一種是記下真正擲一百次錢幣的紀錄;另一種是叫學生隨手寫一百個HTTHTHTT之類的自製隨機數目,在沒有標示是用那種方法得出隨機數目的情況下,老師十次有九次都能猜出學生寫來的數字,那一組是用擲錢幣得出,那一組是學生自己手寫的。原來辨別的方法很簡單,用擲錢幣方法得出來的真實隨機系列,很多時會出現例如HHHHTTTHHHHT等連續多次擲得「公」(或字)的情況,而學生自己手寫的,則由於他們不明白實況,甚少出現連續多次擲得「公」(或字)!

對於今次日全食,若果以為杭州真的較上海有地利,這個誤解,其實與上文故事中學生的思路如出一轍。事實上當Alan把Sampling size 由過去一千年加大至三千六百年(1499B.C.至2100A.D.) ,杭州雖然仍較上海看得較多日全食,但優勢已由10比3(3.3倍),下降至15比12 (只多25%)。筆者深信若果以十萬年去算,結果必定更接近1比1!

看日全食,長遠而言,其實沒有「地利」這回事。

Thursday, August 06, 2009

父女情

今晚吃過一頓很開心的飯, 地點是上環的坤仔記.

首次見到Amber, 是差不多一年前在荷蘭的鹿特丹港, 那天在 Amsterdam 落機, 住了一晚, 翌晨在 GPS 的幫助下, 才找到這位初到貴境交換生的宿舍. 「怎麼?仍未買電熱水瓶?」「唉, 你居然扭開水喉飲熱水!」「宿舍冇微波爐?」忽然父性大發, 替這位世姪女買了一些小家電和中國食品, 在往比利時旅程中, 深覺她的純真, 而又比時下一般青年對歷史、政情更有認識和主見.

一年後再見Amber, 膚色曬黑了, 談吐也明顯成熟了, 父親對她找不到宿舍和不知道中大確實的開學日期, 表面上似有微言, 但旁人都看得出, 他對寶貝女兒是多麼關愛. 上一代的父親便是這樣, 比較含蓄, 從不會說「我愛你」, 只會叫你多吃一點你心愛的食物. 知父莫若女, 父親的心意, 女兒又豈會不明白? 好勝, 是男人的天性, 得知父親打籃球有些小意外, Amber 一句: 「小心打, 你估自己係姚明呀!」又盡露女兒對父親的關心.

望著父親身上著了幾天仍捨不得換, Amber 在西班牙買來送給他的橙色 T Shirt, 一陣暖意, 湧在心頭.

Sunday, August 02, 2009

蜘蛛的智慧




蜘蛛點知昆虫晚間有向光性, 懂得在射燈上築巢?

(攝於西湖蘇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