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22, 2006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絕望真相 向問天

自從上次看過「不瘦降之謎」,見到它迫使麥當奴改變經營路向之後,便開始覺 得這類紀錄法很有趣。今次見到「絕望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上演,我連續看了兩次。

看過這兩套紀錄片,消除了我對紀錄片「高不可攀」的恐懼。在「不瘦降之謎」,出品人自導自演,粉墨登場,拍攝自己連續吃一個月麥當奴漢堡飽的經歷和後遺症;而「絕望真相」的導演,主要是輯錄前美國副總統戈爾,周游列國講global warming的片段,希望遊說世人明白溫室效應和全球暖化的嚴重性。我不是說拍這類紀錄片很容易,但起碼我再不會再害怕去嘗試;正如要發現新的彗星一點也不容易,但起碼我不會害怕去尋找!

戈爾說他自己在全球演說了超過一千次,以每次平均五百個聽眾計算,大約五十萬人聽過他的環保演講。今次拍成紀錄片「絕望真相」全球播影,肯定可以把環保的訊息帶給更多人知道。

溫室效應

太陽溫暖的陽光,地球上一切生命均賴以為生。射到地球的陽光,部份為地面所吸收成為熱,部份卻以紅外線的形成式反射回太空,但是遇上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則會把大氣加熱。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愈高,氣溫亦會愈高,已是不爭的事實(金星被稱為地球的姊妹星球,但大氣中約97%是二氧化碳,氣溫高達攝氏五百度!)在過去的六十五萬年,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從未高過百萬份之三百(300ppm),但在過去短短的五十年,隨著汽車的普及和發電量日增,二氧化碳濃度已由300ppm上升至370ppm,影響之下,歷史上平均溫度最熱的十個年頭,全部發生在過去的14年,而2005年更是史上最熱的一年。

全球暖化的惡果其實到處可見,美國阿拉斯加州的一些運木公路,建立在凍土之上,氣候變暖會使地基下陷,道路變得不能使用,每年可通行的日數,由1970年的平均每年200天,下降至現時的120天。氣候變暖,更多海水被蒸發,引致近年熱帶風暴愈來愈多,風力也愈演愈烈;北極冰塊的厚度愈來愈薄,加上溶化速度愈來愈快,近年首次出現有北極熊因為游水六十哩也找不到冰塊上岸而淹死!

長此下去,估計五十年內整個北極洲會溶化消失,全球水位上升幾十呎,足以淹沒不少建於沿海的大城市。

對於地球上其他生物和生態的影響,也不容低估,隨著水溫、氣溫上升,不但大量珊瑚白化死亡、蚊蟲肆虐、喜歡溫暖的細菌也日趨活躍。不錯,動物是有適應能力的,但這種適應力只能應付緩慢的自然改變,卻未必能適應近五十年來,人類急速增加溫室氣體而帶來的急劇溫度上升。荷蘭的一種鳥類,通常大約在每年的四月二十五日產卵,六月三日孵化時,也正好是毛毛蟲大量供應的時候。但是大自然的美妙安排,卻因全球暖化而弄至失衡,鳥蛋因天氣暖化而早了孵化,便不易找到蟲吃!

從前在電視上見過香港天文台長林超英先生的一個訪問,他擔心溫室效應長此下去,人類可能捱不到一百年。當時我只是半信半疑,但看過「絕望真相」後,我不再懷疑這個可能性。一些發展得很緩慢的危機,就有如片中提到的溫水煑田雞一樣,不易為世人所察覺。現時不少政客和石油公司之類的利益團體,仍然抱懷疑的態度去企圖混亂視聽,但其實全球暖化的危險已經鐵証如山,就有如吸煙危害健康一樣已有真憑實據!若果現時仍不肯大力度地撥亂返正,恐怕會悔之已晚!

塞翁失馬

看「絕望真相」這套紀錄片時,心情其實不大好。十月二日,美國的著名彗星獵手DAVID LEVY先生,宣佈他發現了一顆光度達11等的新彗星C/2006TI。

然而在此前一天,我已使用在新墨西哥州的遙控望遠鏡,搜尋過這個地區,為什麼會找不到呢?舉個例說,當我在深圳市找尋時,這顆彗星剛好在羅湖站;到翌日我在香港找尋時,她卻過了深圳。就是這樣,我兩次與這顆新彗星擦身而過!這件事曾令我不開心了半天,畢竟,彗星是很稀有的發現。近一百年來的業餘彗星發現者中,只有兩個是中國人。

然而戈爾的經歷卻帶給我啟發,當年戈爾總票數佔先,但卻因幾百票之微落敗於彿羅里達州而做不成總統,卻令他專心致力於環保工作。正好應驗了中國人所說;其實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塵世間的一時得失,又何必看得太在意?有不少工作比發現彗星更重要。

十月二十日,正式展開找尋太陽伴星的工作,為期年半。